云海的博客
首页
  • 接口
  • 数组
  • slice
  • map
  • 指针
  • 反射
  • Context
  • sync.map
  • 锁
  • 类型和类型指针分析
  • recover
  • 从零实现RPC框架
  • make和new区别
  • channel
  • sync.Once
  • sync.Pool
  • protobuf
  • MongoDB pkg源码-findone
  • MyBatis
  • Maven
  • 解析Laravel框架—路由处理
  • PHP(客户端)与 Golang(服务端)使用grpc+protobuf 通信
  • JAVA(客户端)与 Golang(服务端) 使用grpc+protobuf通信
  • Docker使用笔记-常用命令
  • Docker使用笔记-容器间通讯
  • Docker使用笔记-搭建Redis集群
  • Docker使用笔记-镜像多阶段构建
  • Kubernetes部署golang服务
  • Linux常用命令
  • Docker安装Prometheus与Grafana
  • Protobuf
  • TCP抓包
  • 概述-《TCP/IP详解》读书笔记
  • 索引
  • 事务隔离级别
  • 常识
  • 每日一题(1)
  • 每日一题(2)
  • 每日一题(3)
  • 每日一题(4)
关于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
云海

服务端研发
首页
  • 接口
  • 数组
  • slice
  • map
  • 指针
  • 反射
  • Context
  • sync.map
  • 锁
  • 类型和类型指针分析
  • recover
  • 从零实现RPC框架
  • make和new区别
  • channel
  • sync.Once
  • sync.Pool
  • protobuf
  • MongoDB pkg源码-findone
  • MyBatis
  • Maven
  • 解析Laravel框架—路由处理
  • PHP(客户端)与 Golang(服务端)使用grpc+protobuf 通信
  • JAVA(客户端)与 Golang(服务端) 使用grpc+protobuf通信
  • Docker使用笔记-常用命令
  • Docker使用笔记-容器间通讯
  • Docker使用笔记-搭建Redis集群
  • Docker使用笔记-镜像多阶段构建
  • Kubernetes部署golang服务
  • Linux常用命令
  • Docker安装Prometheus与Grafana
  • Protobuf
  • TCP抓包
  • 概述-《TCP/IP详解》读书笔记
  • 索引
  • 事务隔离级别
  • 常识
  • 每日一题(1)
  • 每日一题(2)
  • 每日一题(3)
  • 每日一题(4)
关于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接口
  • 数组
  • slice
  • map
  • 反射
  • sync.Pool
  • net包笔记
  • net-rpc分析
  • 指针
  • 数组排序
  • Context
    • sync.map
    • 锁
    • recover
    • 泛型
    • 类型和类型指针分析
    • make和new区别
    • channel
    • sync.Once
    • protobuf
    • GoLand debug(1)
    • 从零实现RPC框架
    • 从零开始学Go Origin框架
    • MongoDB pkg源码-findone
    • Golang
    云海
    2018-07-14
    目录

    Context

    # 定义

    一个网络请求Request, 每个Request都需要开启一个goroutine做一些事情,这些goroutine又可能开启其它的goroutine。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可以跟踪goroutine的方案,才可以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,这就是Go语言为我们提供的Context,称之为上下文非常贴切,它就是goroutine的上下文。

    func main() {
        ctx, cancel := context.WithCancel(context.Background())
        go func(ctx context.Context) {
            for {
                select {
                case <- ctx.Done():
                    fmt.Println("监控退出,停止了。。。")
                default:
                    fmt.Println("goroutine监控中")
                    time.Sleep(2 * time.Second)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}(ctx)
    
        time.Sleep(10 * time.Second)
        fmt.Println("可以了,通知监控停止")
        cancel()
    }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
    context.Background() 返回一个空的Context,这个空的Context一般用于整个Context树的根节点。然后我们可以使用context.WithCancel(parent)函数,创造一个可取消的子Context,然后当作参数传给goroutine使用,这样就可以使用这个子Context跟踪这个goroutine。

    在gouroutine中,使用select调用<-ctx.Done()判断是否要结束,如果接受到值的话,就可以返回结束goroutine了,如果接收不到,就会继续进行监控。

    那么是如何发送结束指令的呢,这就是示例中的cancel函数,它是我们调用context.WithCancel(parent)函数生成子Context的时候返回的,第二个返回值就是这个取消函数,它是CancelFunc类型的。我们调用它就可以发出取消指令,然后我们的监控goroutine就会收到信号,就会返回结束。

    # 控制多个goroutine

    使用Context控制一个goroutine的例子如上,非常简单,下面我们看看控制多个goroutine的例子。

    
    func main() {
        ctx, cancel := context.WithCancel(context.Background())
    
        go watch(ctx, "1")
        go watch(ctx, "2")
    
        cancel()
    }
    
    func watch(ctx context.Context, name string) {
        for {
            select {
            case <- ctx.Done():
                fmt.Println("完成")
                return
            default:
                fmt.Println("12")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
    示例启动了2个监控goroutine进行不断的监控,每一个都使用了Context进行跟踪,当我们使用cancel函数通知取消时,这2个goroutine都会被结束,这就是Context的控制能力,它就像一个控制器一样,按下开关后,所有基于这个Context或者衍生的子Context都会收到通知,这时就可以进行清理操作了,最终释放goroutine,这就优雅的解决了goroutine启动后不可控的问题。

    # Context接口

    type Context interface {
        Deadline() (deadline time.Time, ok bool)
        
        Done() <- chan struct{}
        
        Err() error
        
        Value(key interface{}) interface{}
    }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
    Deadline方法是获取设置的截止时间的意思,第一个返回截止时间,到了这个时间点,Context会自动发起取消请求;第二个返回ok 等于false时,表示没有设置截止时间,如果需要取消的话,需要调用取消函数进行取消。

    Done 方法返回一个只读的chan,类型为struct{},我们在goroutine中,如果该方法返回的chan可以读取,则意味着parent context已经发起了取消请求,我们通过Done方法收到这个信号后,就应该做清理操作,然后退出goroutine, 释放资源。

    Err方法返回取消的错误原因,因为什么Context被取消。

    Value方法获取该Context上绑定的值,是一个键值对,所以要通过一个Key才可以获取对应的值,这个值一般是线程安全的。

    以上4个方法常用的就是Done了,如果Context取消的时候,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关闭的chan,关闭的chan是可以读取的,所以只要可以读取的时候,就意味着收到Context取消的信号了,以下是这个方法的经典用法。

    
    func Stream(ctx context.Context, out chan<- Value) error {
        for {
            v, err := DoSomething(ctx)
            if err != nil {
                return err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select {
            case <- ctx.Done():
                return ctx.Err()
            case out <-v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
    Context接口并不需要我们实现,Go内置已经帮我们实现了2个,我们代码最开始都是以这两个内置的作为最顶层的partent context,衍生出更多的子Context。

    var (
        background = new(emptyCtx)
        todo = new(emptyCtx)
    )
    
    func Background() Context {
        return background
    }
    
    func TODO() Context {
        return todo
    }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
    一个是Background,主要用于main函数、初始化以及测试代码中,作为Context这个树结构的最顶层的Context,也就是根Context。

    一个是TODO,它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使用场景,如果我们不知道该使用什么Context的时候,可以使用这个。

    他们两个本质上都是emptyCtx结构体类型,是一个不可取消,没有设置截止时间,没有携带任何值的Context。

    type emptyCtx int
    
    func (*emptyCtx) Deadline() (deadline time.Time, ok bool) {
        return
    }
    
    func (*emptyCtx) Done() <-chan struct{} {
        return nil
    }
    
    func (*emptyCtx) Err() error {
        return nil
    }
    
    func (*emptyCtx) Value(key interface{}) interface{} {
        return nil
    }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
    这就是emptyCtx实现Context接口的方法,可以看到,这些方法什么都没做,返回的都是nil或者零值。

    # Context的继承衍生

    有了如上的根Context,那么是如何衍生更多的子Context的呢,这就靠context包为我们提供的with系列的函数了。

    func WithCancel(parent Context) (ctx Context, cancel CancelFunc)
    
    func WithDeadline(parent Context, deadline time.Time) (Context, CancelFunc)
    
    func WithTimeout(parent Context, timeout time.Duration) (Context, CancelFunc)
    
    func WithValue(parent Context, key, value interface{}) Context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
    这4个with函数,接收的都有一个partent参数,就是父Context,我们要基于这个父Context创建出子Context的意思,这个方式可以理解为子Context对父Context的继承,也可以理解为基于父Context的衍生。

    通过这些函数,就创建了一颗Context树,树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任意多个子节点,节点层级可以有任意多个。

    WithCancel函数,传递一个父Context作为参数,返回子Context,以及一个取消函数用于取消Context。

    WithDeadline函数,和WithCancel差不多,它会多传递一个截止时间参数,意味着到了这个时间点,会自动取消Context,当然我们也可以不等到这个时候,可以提前通过取消函数进行取消。

    WithTimeout和WithDeadine基本一样,这个表示是表示超时自动取消,是多少时间后自动取消Context的意思。

    WithValue函数和取消Context无关,它是为了生成一个绑定了一个键值对数据的Context,这个绑定的数据可以通过Context.Value 方法访问到。

    前三个函数都返回一个取消函数CancelFunc, 这是一个函数类型,它的定义非常简单。

    type CancelFunc func()
    
    1

    这就是取消函数的类型,该函数可以取消一个Context,以及这个节点Context下所有的Context。

    # WithValue传递元数据

    通过Context 我们也可以传递一些必须的元数据,这些数据会附加在Context上以供使用。

    var key string="name"
    
    func main() {
        ctx, cancel := context.WithCancel(context.Background())
    
        valueCtx := context.WithValue(ctx, key, "123")
    
        go watch(valueCtx)
    
        cancel()
    }
    
    func watch(ctx context.Context) {
        for {
            select {
            case <- ctx.Done();
                fmt.Println(ctx.Value(key))
                return
            default:
                fmt.Println(ctx.Value(key))    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23

    # Context使用原则

    • 1.不要把Context放在结构体中,要以参数的方式传递
    • 2.以Context作为参数的函数方法,应该把Context作为第一个参数,放在第一位。
    • 3.给一个函数方法传递Context的时候,不要传递nil,如果不知道传递什么,就使用context.TODO
    • 4.Context的Value相关方法应该传递必须的数据,不要什么数据都使用这个传递
    • 5.Context是线程安全的,可以放心的在多个goroutine中传递

    # 源码学习

    package context
    
    import (
        "errors"
        "internal/reflectlite"
        "sync"
        "sync/atomic"
        "time"
    )
    
    type Context interface {
        Deadline() (deadline time.Time, ok bool)
        Done() <-chan struct{}
        Err() error
        Value(key any) any
    }
    
    var Canceled = errors.New("context canceled")
    
    var DeadlineExceeded error = deadlineExceededError{}
    type deadlineExceededError struct{}
    
    
    type emptyCtx int
    
    func (*emptyCtx) Deadline() (deadline time.Time, ok bool) {
        return 
    }
    
    func (*emptyCtx) Done() <-chan struct{} {
        return nil
    }
    
    func (*emptyCtx) Err() error {
        return nil
    }
    
    var (
        background = new(emptyCtx)
        todo = new(emptyCtx)
    )
    
    func Background() Context {
        return background
    }
    
    func TODO() Context {
        return todo
    }
    
    type cancelCtx struct {
        Context
    
        mu sync.Mutex
        done atomic.Value
        children map[canceler]struct{}
        err error 
    }
    
    type CancelFunc func()
    
    func WithCancel(parent Context) (ctx Context, cancel CancelFunc) {
        if parent == nil {
            panic("cannot create context from nil parent")
        }
        c := newCancelCtx(parent)
    
    
    }
    
    func newCancelCtx(parent Context) cancelCtx {
        return cancelCtx{Context: parent}
    }
    
    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23
    24
    25
    26
    27
    28
    29
    30
    31
    32
    33
    34
    35
    36
    37
    38
    39
    40
    41
    42
    43
    44
    45
    46
    47
    48
    49
    50
    51
    52
    53
    54
    55
    56
    57
    58
    59
    60
    61
    62
    63
    64
    65
    66
    67
    68
    69
    70
    71
    72
    73
    74
    75
    上次更新: 2023/01/11
    数组排序
    sync.map

    ← 数组排序 sync.map→

    最近更新
    01
    函数
    04-11
    02
    面试题
    04-11
    03
    EFK日志收集系统单机版
    08-18
    更多文章>
    Theme by Vdoing | Copyright © 2022-2025 Evan Xu | MIT License
    • 跟随系统
    • 浅色模式
    • 深色模式
    • 阅读模式